Skip to content
📝 0 个字 ⏱️ 0分钟

雨水从屋檐滴落,敲打着铁皮桶,发出单调的声响。陈建国蹲在工棚门口,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。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张皱巴巴的全家福,照片上,妻子笑得腼腆,儿子还不会走路,被他抱在怀里。

那是五年前。

“老陈,发什么呆呢?”工头老李走过来,递给他一支烟,“明天就要合龙了,紧张不?”

陈建国接过烟,凑着老李的火点燃。烟雾在潮湿的空气里盘旋上升,像一条条灰色的蛇。

“不紧张,”他说,“就是想着,等桥通了,我就能回家了。”

老李嘿嘿一笑:“想老婆孩子了吧?快了快了,等明天合龙完成,咱们就能领工钱回家了。”

陈建国点点头,目光又投向远处那座即将完工的大桥。在雨幕中,桥身若隐若现,像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。

五年前,他离开家乡的小山村,来到这个建桥工地。那时儿子刚满周岁,妻子送他到村口,眼里噙着泪。

“等桥修好了,我就回来。”他当时这么说。

他没想到,这一修就是五年。

五年来,他亲眼看着桥墩从江心升起,看着钢梁一节节延伸,看着这座桥从无到有,从图纸变成现实。他的手上结满了老茧,背上晒脱了无数次皮,右腿在一次事故中被落下的钢筋划开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,至今阴雨天还会隐隐作痛。

但他从没后悔过。

“你知道吗,老李,”陈建国吐出一口烟,“我儿子在信里说,他们老师教他们,未来由我们一起建造。他才六岁,哪懂得这句话的意思。”

老李笑了:“小孩子懂什么未来。”

“不,”陈建国摇摇头,“我觉得他懂。他信里说,等他长大了,也要造桥,造比他爸爸造的还要大的桥。”

雨渐渐小了。工棚里,工友们开始收拾工具,为明天的合龙仪式做准备。陈建国掐灭烟头,站起身,加入到他们中间。

他的手抚摸过那些冰冷的钢铁构件,心里却有一种奇异的温暖。这些年来,他和工友们一起,把一块块钢板、一根根钢筋,变成了这座即将连通两岸的大桥。再过几个月,汽车就会从桥上驶过,人们会节省几个小时的车程,两岸的货物会流通得更快,经济会发展得更好。

未来。是的,未来就是这样一点点建造出来的。

第二天清晨,天还没亮,陈建国就醒了。他穿上那件只有重要场合才舍得穿的蓝色工作服,仔细扣好每一个扣子。工友们也都早早起床,互相整理着衣领,拍打着灰尘,像一群准备参加婚礼的新郎。

合龙仪式定在上午十点。最后一段钢梁已经吊装到位,只等工人们完成最后的焊接和铆接。

陈建国系好安全绳,踏上桥面。风吹过江面,带着湿润的水汽。他向下望去,江水滔滔,奔流不息。五年前,这里还只有两岸的荒草和裸露的岩石,如今,一座大桥即将诞生。

他想起儿子最近的一封信。信上说,他画了一幅画,画上是爸爸和一座大桥。老师把画贴在教室的墙上,告诉所有小朋友,这座桥是陈小明的爸爸参与建造的。

“我们老师说,未来由我们一起建造。”儿子用歪歪扭扭的字写道,“爸爸在建造大桥,我在好好学习,我们都在建造未来。”

陈建国的眼眶有些湿润。他蹲下身,开始检查铆钉。这个动作他做了成千上万次,手上的老茧记录着每一次重复。但今天不一样。今天是最后一次。

上午十点,太阳冲破云层,金色的光芒洒在桥面上。指挥员一声令下,合龙工作正式开始。机器的轰鸣声、金属的碰撞声、工人们的吆喝声,交织成一曲雄壮的交响乐。

陈建国和工友们配合默契,他们不需要太多言语,一个眼神、一个手势,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。五年的朝夕相处,让他们像一部精密机器中的齿轮,紧紧咬合,运转自如。

汗水从额头滑落,滴在钢梁上,瞬间蒸发。陈建国顾不上擦汗,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工作上。拧紧每一颗螺丝,焊好每一个接缝,检查每一个细节。

中午时分,最后一道工序完成。

大桥合龙了。

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。工友们互相拥抱,拍打着彼此的肩膀。陈建国站在桥中央,望着两岸连接为一体的景象,心里涌起一种说不清的感动。

老李走过来,搂住他的肩膀:“老陈,咱们做到了。”

陈建国点点头,说不出话来。

晚上,工地举行了简单的庆祝会。项目经理讲话,感谢工人们五年来的辛勤付出。陈建国坐在角落里,听着领导的表扬,心里却想着别的事情。

他想起五年前离开家乡时,妻子站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,怀里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。那时他承诺,等桥修好了就回来。

如今桥修好了,他却接到了新的任务——另一个城市,另一座桥。

“老陈,下个工地你去不去?”老李问他,“工资比这里高百分之二十。”

陈建国沉默了一会儿,然后从口袋里掏出儿子的信。信纸上,歪歪扭扭的字迹旁边,是一幅彩色笔画:一个男人站在一座大桥前,旁边写着“我的爸爸”。

“我去。”他说,“再干一座桥。”

一个月后,陈建国背着行囊,来到了新的城市,新的工地。这一次,他们要建的是一座跨越山谷的斜拉桥,比上一座更大、更难。

他站在工地前,望着深邃的山谷,仿佛又回到了五年前。一切从头开始。

晚上,他在工棚里给儿子写信。

“小明,爸爸已经开始建造新的桥了。这座桥比上一座还要大,等建好了,爸爸带你和妈妈一起来看。你在家要听妈妈的话,好好学习。你说得对,未来由我们一起建造。爸爸建造桥梁,你建造知识,我们都在建造未来。”

写到这里,他停下笔,望向窗外。工地上灯火通明,夜班工人们已经开始工作。机器的轰鸣声穿过夜空,传得很远。

他想,也许有一天,儿子真的会成为桥梁工程师,设计建造比他建的这些桥更加宏伟的建筑。也许不会。但这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建造着未来。

就像那些在工厂里生产零件的工人,那些在田地里耕种的农民,那些在学校里教书的老师,那些在实验室里研究的科学家...每个人都在建造未来,用他们的双手,用他们的智慧,用他们的汗水。

未来不是凭空出现的,也不是某个人单独创造的。它是由千千万万个普通人,一点一滴,共同建造出来的。

陈建国低下头,继续写信。

“等你长大了,你会明白,每一座桥,每一条路,每一栋楼,都是像爸爸这样的普通人,用双手一点一点建造出来的。未来就是这样,由我们一起建造。”

写完信,他仔细折好信纸,装进信封。明天,他会去邮局寄出这封信。

然后,他会回到工地,继续建造那座桥。

桥的那头,是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