敲门的人
那年冬天来得特别早,十月底就飘起了雪花。老陈蹲在锅炉房门口,看着雪花一片片落在煤堆上,很快就化成了黑水。他搓了搓手,哈出一口白气。
“老陈,又发呆呢?”厂办的小王夹着文件匆匆走过,“厂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。”
老陈站起身,拍了拍裤子上的煤灰。他知道是什么事。厂里要裁员了,锅炉房要改成自动化,他这个烧了二十年锅炉的老工人,该让位了。
厂长办公室里暖得让人发汗。厂长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,梳着油光发亮的头发。
“老陈啊,坐。”厂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,“厂里的情况你也知道,效益不好,要改革。锅炉房下个月就要改造了,以后不用人烧锅炉了。”
老陈没说话,只是看着厂长桌上那盆文竹。
“厂里考虑到你是老员工,给你两个选择。”厂长递过来一张纸,“一是买断工龄,一次性拿八万块钱。二是去保卫科看大门,一个月八百。”
老陈识字不多,但还是接过了那张纸。上面的字他认不全,但数字他认得。八万块,他得烧十年锅炉才能挣到这么多。
“我看大门。”老陈说。
厂长显然没料到这个答案,愣了一下:“老陈,你可想好了。八万块不是小数目。”
“我看大门。”老陈重复了一遍,把那张纸放回桌上。
走出办公楼时,雪下得更大了。老陈没回锅炉房,径直走向厂门口的门卫室。老刘正在里面听收音机,看见老陈来了,赶紧站起来。
“听说你要来接我的班?”老刘问。
老陈点点头:“下个月你就退休了。”
老刘笑了,露出满口黄牙:“这活儿轻松,就是寂寞。一天到晚没人说话,就看着大门开开关关。”
老陈没接话,眼睛盯着大门外。街对面新开了一家网吧,不少小年轻进进出出。
第二天,老陈就开始跟着老刘学看大门。其实没什么可学的,就是记车牌、登记外来车辆、晚上锁门早上开门。老陈学得认真,比烧锅炉还认真。
一个月后,老刘退休了。老陈正式接管了门卫室。他把自己的搪瓷缸子、老花镜和那台小收音机都搬了过来。门卫室很小,但够用。
看大门的日子比烧锅炉清闲,但也确实寂寞。老陈常常一整天地坐在那里,看着厂里的人进进出出。他知道每个人的名字,知道谁几点上班,谁爱迟到,谁中午会出去逛街。
厂子越来越不景气了。又一批工人买断工龄走了,车间里的机器声一天比一天少。老陈还是每天准时开门、锁门,像钟表一样准。
有一天深夜,老陈被敲门声惊醒。他披上衣服,拿起手电筒走出去。门外站着三个年轻人,他认得其中一个是厂里电工小张的儿子。
“陈伯伯,开开门呗。”小张的儿子说,“我们拿点东西。”
老陈摇摇头:“厂里有规定,晚上不准进。”
“就一会儿,”另一个小伙子说,“我爸有些工具落在车间了,明天急用。”
老陈还是摇头:“明天白天来拿。”
三个年轻人互相看了一眼,突然变了脸色。小张的儿子从背后抽出一根铁棍:“老东西,别给脸不要脸。开门!”
老陈站在门内,一动不动。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索着,按下了报警器的按钮。厂里虽然不景气,但保安系统还在。
“我才是那个敲门的人,不是你。”老陈突然说了一句自己也不太明白的话。他想起前几天在电视里看过的外国剧,那个光头男人说的就是这句话。
年轻人愣住了,显然没明白老陈在说什么。就在这时,远处传来了警笛声。三个年轻人扔下铁棍,扭头就跑。
第二天,厂长特意来门卫室表扬老陈。这是老陈看大门以来,厂长第一次踏进这个小小的门卫室。
“老陈,好样的!”厂长拍着老陈的肩膀,“要不是你,厂里损失就大了。”
老陈没说什么,只是点点头。厂长走后,他继续擦那扇玻璃窗,把它擦得一尘不染。
冬天又来了,这是老陈看大门的第三个冬天。厂子终于撑不下去了,宣布破产。最后一批员工领完补偿金,陆续离开。偌大的厂区,只剩下老陈和厂长两个人。
最后一天,厂长来找老陈,递给他一个信封:“这是你的补偿金。厂子没了,明天就不用来了。”
老陈接过信封,厚厚的。他看了一眼,没拆,放在桌上。
“你先走吧,”老陈说,“我最后锁一次门。”
厂长点点头,转身离开。老陈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处,然后继续坐在门卫室里。天黑了下来,他像往常一样巡视厂区,检查每个车间是否锁好。
回到门卫室,老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记本,慢慢翻看。上面记着每一天的开门关门时间,记着每一辆外来车的车牌号,记着每一次异常情况。整整三年,一天不落。
最后,他拿起笔,在最新的一页上写下:“2007年11月15日,锁门。”
写完,他合上本子,把它放进背包里。然后他关掉灯,走出门卫室,仔细地锁上门。铁锁咔嚓一声,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。
老陈站在门外,看着这个他工作了二十三年的地方。他知道,明天这里就会贴上封条,然后被拍卖,然后被推平,然后盖起高楼。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了。
雪开始下起来,就像三年前那个早晨一样。老陈转身离开,没有回头。他的脚步声在雪地里咯吱作响,是这片寂静中唯一的声音。
他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,也是最后一个锁门的人。他才是那个敲门的人,一直都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