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📝 0 个字 ⏱️ 0分钟

《小步向前》

窗外的雨丝斜斜地织着,像一张无边的网,笼罩着这座疲惫的城市。林小舟坐在书桌前,盯着电脑屏幕上那串数字——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截止日期:7月15日。距离报名结束,只剩七天。

她今年三十二岁,是家里的“顶梁柱”,也是公司里最沉默的那个。丈夫常年出差,孩子刚上小学,婆婆身体不好,她白天上班,晚上辅导作业,凌晨两点还在回邮件。她不是没想过考证,不是没买过教材,不是没列过计划。可每次翻开《财务管理》,看到那些公式,她就觉得自己像在爬一座没有顶的山——每一步都踩空,每一步都疲惫。

“算了,等明年吧。”她合上电脑,揉了揉酸胀的眼睛,心里默默对自己说。

可就在那天夜里,她梦见了外公。

外公躺在病床上,瘦得只剩一把骨头,却固执地要站起来。他每天让按摩师扶着他,双手握拳,一点点往上抬。十厘米,十五厘米,二十厘米……他不说“我要康复”,只说:“明天,我要再高一点。”

醒来时,林小舟的眼角是湿的。

第二天清晨,她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刷新闻,而是从书架最底层,翻出了那本被尘封的《小步向前:如何用小生意创造大效益》。她记得,是去年闺蜜送的,封面是手绘的环保布袋,配着稚拙的儿童画。她当时只扫了一眼,觉得“小生意”离自己太远。

但此刻,她翻开第一页,作者莎伦·罗维写道:

“我们总以为成功需要惊天动地,其实,真正的改变,往往始于一个不敢被看见的小步。”

她怔住了。

那天,她没有去上班,而是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:今天,只学十分钟。

她打开网课,调到最慢速,听老师讲“边际贡献率”。十分钟,她只听懂了三句话。但她记下了公式,写在便利贴上,贴在镜子上。

第二天,她依旧只学十分钟。第三天,也是。她甚至不敢告诉别人,怕被笑话:“你都三十了,还考这个?”

第七天,她终于鼓起勇气,在公司茶水间,对隔壁部门的李姐说:“我……在准备中级会计考试。”

李姐愣了一下,笑了:“哎哟,我去年也考,没过。你这都快报名截止了,来得及吗?”

“来得及。”林小舟轻声说,“我每天学十分钟。”

李姐没再说什么,但第二天,她悄悄塞给林小舟一张纸条:“我有去年的错题本,你要吗?”

林小舟的眼泪差点掉下来。

她开始用“小步”对抗焦虑。

别人刷题三小时,她只做五道;别人熬夜背公式,她只在等红灯时默念一遍;别人焦虑“进度太慢”,她却在笔记本上写下:“今天,我记住了保本点公式。”

她不再盯着“还有多少章没看完”,而是盯着“今天,我有没有比昨天多懂一点”。

一个月后,她发现,自己居然能独立解出一道综合题了。

两个月后,她能讲清楚“安全边际率”是什么了。

三个月后,她开始在孩子写作业时,一边陪他画画,一边轻声说:“你看,就像小步跑一样,腿不用抬很高,但每一步都要踏实。”

孩子问:“妈妈,什么是小步跑?”

林小舟蹲下来,拉着他的手,轻轻原地踏步:“你看,这样,脚掌轻轻点地,膝盖不抬太高,但每一步都往前。不是跑得快才叫前进,是每一步都朝前,才叫向前。”

孩子笑了,也学着她,踮着脚,一步一步往前挪。他走得很慢,但很稳。

考试前一周,林小舟的婆婆病重住院。她白天陪床,晚上在病房的角落,借着手机微弱的光,背公式。护士说:“你真拼。”她说:“不是拼,是走。”

她没有熬夜,没有崩溃,没有放弃。她只是每天坚持:十分钟,不中断。

考试那天,她穿着最旧的那件衬衫,走进考场。卷子发下来,她深吸一口气,没有慌,没有怕。她想起外公举手时颤抖的双臂,想起莎伦·罗维说的:“小公司不是因为规模大才成功,是因为每一步都忠于自己。”

她答得很慢,但很稳。

成绩公布那天,她没敢点开邮件。是孩子跑进房间,举着手机尖叫:“妈妈!你过了!你过了!”

她愣了三秒,然后,眼泪无声地流下来。

她没有欢呼,没有发朋友圈,只是走到镜子前,轻轻抚摸那张贴了三个月的便利贴——上面写着:“保本销售量 = 固定成本 / 单位边际贡献”。

她笑了。

原来,小步,真的也是向前。


半年后,林小舟成了公司里最年轻的财务主管。她没有升职加薪的庆功宴,却在部门会议上,第一次主动发言:“我建议,我们把项目预算的审核流程,从‘月度大调整’改成‘每周小优化’。”

同事们面面相觑。

她说:“就像我备考时那样,不要指望一次改变所有,但每天改一点点,积少成多,反而更稳。”

没人笑她了。

她开始在公司内部发起“小步行动”:鼓励员工每天只完成一项小任务,不求完美,但求持续。有人每天早到十分钟,有人每天关掉一个不必要的会议,有人每天给同事说一句“谢谢你”。

一年后,公司员工满意度提升了37%,离职率下降了52%。

有人问她秘诀。

她只说:“别总想着一步登天。你只要,每天,向前一小步。”


又一年,她带着孩子去公园。

孩子拉着她的手,突然说:“妈妈,你知道吗?我今天在体育课上,学会了‘小步跑’。”

“真的?”她蹲下来,笑着问。

“嗯!老师说,小步跑不是为了快,是为了稳。每一步都踩实了,才能跑得远。”

林小舟看着儿子小小的背影,他正一蹦一跳地练习着,膝盖微弯,脚掌轻点,像一只在晨光中跳舞的小鹿。

她忽然想起那本《小步向前》里,作者莎伦·罗维写过一句话:

“你不需要成为巨人,才能改变世界。你只需要,成为那个,每天愿意多走一步的人。”

她想起外公举起的手臂,想起自己在病房里背公式时的微光,想起李姐悄悄递来的错题本,想起孩子那句“每一步都踩实了”。

原来,所谓“向前”,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飞跃,而是无数个无人知晓的清晨,你依然选择打开书本;是无数个疲惫的夜晚,你依然选择多坚持十分钟;是无数个想放弃的瞬间,你依然对自己说:“没关系,明天,再走一小步。”

她抬头,看见天空中飞过一群候鸟,排成“人”字,缓慢而坚定地掠过云层。

没有一只鸟,是靠一次振翅就飞越千山的。

它们只是,一拍,再一拍,一拍,再一拍。

小步,也是向前。

她牵起孩子的手,轻声说:“走,我们回家,明天,继续。”

孩子仰起脸,眼睛亮亮的:“妈妈,明天,我们还学十分钟,好吗?”

“好。”她点头,声音温柔如风,“我们,一步一步,向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