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鞭银爪不如一锄一箕
“黄金不付命穷人,勤劳之人不受穷。”——大靖明月民间故事
一、想金盼银
大靖山脚下的刘家沟,有两兄弟,老大刘盼金,老二刘盼银。人如其名,兄弟俩从小最大的梦想就是“金银满屋”。父亲刘大龙是远近闻名的风水先生,常为乡邻择吉日、勘宅基,日子本该殷实,却因两个儿子好吃懒做越过越紧巴。
盼金娶了媳妇后,借口“等爹给看块风水宝地”,把三亩麦地扔给老父亲;盼银更绝,日日蹲在村口槐树下,赌钱、做梦,幻想着“一锄头下去挖出个银元宝”。村里人摇头叹气:“刘家那俩小子,怕是金山银山摆在面前也守不住。”
刘大龙劝过、骂过,甚至把两个儿子赶到地头,可他们挥两下锄头就喊腰酸,嘀咕“命里无时莫强求”,便又溜去镇上茶馆听人说书——书里的书生一锄挖到金窖,他们便认定这才是致富捷径。
二、夜半金车
腊月初八,风雪封山。刘大龙把两个儿子叫到火塘边,叹气道:“后半夜有辆金车从咱家三角地经过,能不能把车拦下,就看你们的造化了。”
盼金眼睛一亮:“金车?爹,车上可有金条?”
盼银咽了口唾沫:“要是真有,咱可就发了!”
刘大龙敲敲旱烟锅:“记住,车是金的,牛是银的,但能不能抓住,得凭真本事。”
是夜,月黑风高。兄弟二人裹了棉袄,蹲在田埂下。子时一过,远处传来“叮当叮当”的铃声,一辆通体金黄的牛车自雾气中缓缓驶来。盼金扑上去拽牛角,盼银抱住车轮,可那牛像纸糊的一般纹丝不动,车轮更似抹了油,一滑就过。兄弟俩骂的骂、拽的拽,折腾得筋疲力尽,却只从车上扯下一根鞭梢、掰断一只车爪。
“什么破车!”盼银气得把银爪子往地上一扔。盼金也骂骂咧咧:“爹净哄人!”
三、金鞭银爪
回到家,刘大龙就着油灯细看那两样东西:鞭梢竟成了一条沉甸甸的金鞭,车爪化作银光闪闪的银爪。老人叹道:“金鞭银爪是好东西,可惜你们守不住一整辆金车。知道为什么吗?”
盼金嘟囔:“牛不听话。”
盼银撇嘴:“车轱辘打滑。”
刘大龙把旱烟锅往桌上一磕:“因为你们手上没茧!牛认力气不认命,车认锄头也不认梦!”
兄弟俩面面相觑,心里却仍旧不服:等爹再指条“明路”,照样能一夜暴富。
四、失而复得的金麦
转眼开春,刘大龙病了,再无力下地。三亩麦草齐腰深,再不锄就要荒。村里人劝兄弟俩:“哪怕把地租出去,也能换几斗口粮。”可盼金、盼银嫌租金太少,索性关起门来睡大觉。
一天夜里,刘大龙把金鞭、银爪塞到枕头下,对老伴说:“明早让他们去镇上把这两样东西卖了,换几袋麦种、一把新锄、一头黄牛。再懒下去,就得卖房子喽!”
次日清晨,盼金掂着金鞭,盼银捧着银爪,兴冲冲去了镇里金铺。掌柜的眯眼一瞧,惊得合不拢嘴:“纯金纯银!你们哪来的?”兄弟俩胡诌是在后山挖到的。掌柜给了他们三十两银子,兄弟俩先下馆子、再逛赌坊,不到天黑就输得只剩几钱碎银。
夜深归家,刘大龙倚在门框上,看着他们垂头丧气,只淡淡说了句:“金银不会长脚,但会飞。”说罢转身回屋,灯影里咳嗽声一阵紧似一阵。
五、草棚里的火光
那晚,刘大龙病情陡然加重。临终前,他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,指着墙角那副破旧犁铧:“金车银牛,你们抓不住;这副犁铧,跟了我三十年,帮我养活了一家人。你们要是还认我这个爹,就把它擦亮点,明儿一早就下地。”
盼金、盼银哭着点头。老人最后的声音像风吹过麦浪:“记住——黄金不服命穷人,勤劳之人不受穷。”
六、一锄一箕的奇迹
兄弟俩第一次天没亮就起床。盼金扶犁,盼银牵牛,脚底是冻得硬邦邦的泥土,耳边是呼啸的北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