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步一坑
雨水把土路泡成了泥浆。老陈的右脚陷进去,拔出来时只剩光溜溜的脚板,那只磨得底都快穿了的解放鞋留在了泥里。他弯腰,把手伸进冰凉的泥浆中摸索。
这是1982年春天,老陈四十七岁,是村里最后一个光棍。
鞋找到了。他把鞋里的泥倒干净,重新套回脚上。泥浆从鞋底的破洞挤进来,在他的脚趾间滑动。他继续往前走,朝着十里外的集市。他要去卖鸡蛋,用卖鸡蛋的钱买盐,买煤油,也许还能扯上几尺布,做件新褂子。
老陈养了五只母鸡。每天清晨,他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鸡窝里有没有蛋。有时有一个,有时有两个,运气好的时候有三个。没有的时候,他就蹲在鸡窝前,看着那几只母鸡在院子里踱步,等着。
今天篮子里有八个鸡蛋。他用麦秸把每个鸡蛋仔细隔开,防止碰撞。路不好走,他走得很慢,每一步都踩得实实在在。
老陈不是没想过养更多的鸡。去年,他拿出攒了两年的一百二十块钱,去镇上买了三十只小鸡崽。回家的路上下了雨,小鸡崽受了凉,不到半个月全死了。他蹲在死了一地的小鸡中间,整整一天没动。
后来他又养了五只母鸡。就五只。
“老陈,你这步子迈得比蚂蚁还慢!”同村的李富贵骑着自行车经过,车轮溅起的泥点落在老陈的裤腿上。
老陈笑了笑,没说话。他知道李富贵要去集市上卖猪,一头猪能卖一百多块钱,顶他多少篮鸡蛋。李富贵的自行车铃铛响了一声,远了。
老陈继续走他的路。一步,又一步。
十年前,老陈不是这样的。那时他还是“小陈”,村里人都说他脑子活络,敢想敢干。他是第一个在自留地里种辣椒的,也是第一个想到要把粮食挑到邻县去卖的。他走得快,想得远,步子迈得大。
然后就是那一年,他借钱承包了二十亩地种西瓜。西瓜长势很好,个个圆滚滚的。就在西瓜快熟的时候,连着下了七天暴雨,河水涨起来,淹了瓜地。西瓜全泡烂在水里。
债主上门,他卖了三间瓦房中的两间,还了债。父母留下的家当,就这么没了一大半。
从那以后,老陈的步子就慢下来了。
不是他不想快,是他快不起来了。就像一个人摔断了腿,接上后虽然能走,却再也不敢跑了。
到了集市,老陈在角落里找了个位置,把鸡蛋篮子放在面前。他不像别人那样吆喝,只是静静地站着。有人来问价,他就回答;有人挑鸡蛋,他就小心地把鸡蛋拿出来,让人家看。
八个鸡蛋卖了六毛四分钱。他数了数,把钱仔细折好,塞进内衣口袋。
在布店,他犹豫了很久。最后只买了一尺布,够补他褂子上的破洞。剩下的钱,他买了盐和煤油,还有一小包糖。糖是给自己买的,他偶尔会在喝玉米粥时放一点,甜一甜。
回去的路上下起了小雨。老陈把装盐和煤油的布包揣在怀里,怕淋湿了。路更滑了,他走得更慢。
路过村头时,他看见李富贵蹲在路边,自行车倒在一边,那头猪不见了。
“怎么了?”老陈问。
“日他娘的!”李富贵骂了一句,“猪在半路上挣脱绳子跑了,追了半天没追上。一百多块钱就这么没了!”
老陈没说话。他看看天,雨小了,西边露出一点亮光。
回到家,老陈先把鸡喂了。然后他拿出那包糖,舀了一小勺放在碗底,冲上开水。糖水的味道很淡,但他喝得很慢,很仔细。
第二天,老陈还是去看鸡窝。今天有三个蛋。他小心地捡起来,用布擦干净,放进篮子。篮子里已经有五个蛋了,是前几天攒下的。他决定等攒够二十个再去卖,这样能多卖几毛钱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。老陈的鸡蛋攒了卖,卖了再攒。他的五只母鸡很争气,几乎每天都能给他下两三个蛋。
夏天来了,老陈用卖鸡蛋的钱买了一头小猪崽。小猪崽很便宜,因为是最弱小的那一只,卖猪的人说可能养不活。老陈不介意,他每天给猪崽煮野菜,加一点麦麸。猪崽长得慢,但确实在长。
秋天,老陈的猪已经长到五十多斤了。他用攒下的钱又买了两头小猪。
村里有人笑他:“老陈,你这养猪法,啥时候能发家啊?”
老陈只是笑笑。他记得父亲说过的话:“不怕慢,就怕站。”
冬天,老陈的猪出栏了。不大,每头只有一百多斤,但三头猪卖了两百多块钱。这是他那次失败后,二十年来最大的一笔收入。
他用这笔钱翻修了漏雨的屋顶,买了一口新锅,还给自己的床添了一床新棉絮。
剩下的钱,他买了五头小猪。
李富贵又来串门,看见老陈的猪圈里五头小猪活蹦乱跳,摇摇头:“老陈啊,你这步子还是太小了。要是我,就拿这钱买二十头猪,一下子就能翻本!”
老陈没说什么,只是抓了一把野菜,细细地切碎。
李富贵真的买了二十头猪。但春天闹猪瘟,死了十五头。李富贵蹲在自家猪圈外,眼睛红红的。
老陈的五头猪没事。他每天打扫猪圈,按时喂食,不让外人接近。猪长得很好。
又一年春天,老陈的五头猪出栏了。这次,他卖了四百多块钱。
村里人开始觉得,老陈这样养猪,似乎也不错。
老陈还是那样,一步一步地走,不紧不慢。他的鸡还是五只,猪还是五头。有人劝他多养些,他摇摇头:“五头,我照顾得来。”
那年的腊月,老陈数了数自己的钱,一共六百多块。他去了邻村,找到一个也是独自过活的女人。经人说合,那个女人同意嫁给他。
结婚那天,老陈穿了新做的蓝布褂子。女人四十三岁,叫秀英,前夫病死了,无儿无女。
秀英来了老陈家,看见整洁的院子,肥壮的猪,下蛋的鸡,笑了:“你家底不错啊。”
老陈也笑了:“一步一步攒的。”
秀英是个勤快人,会持家。她和老陈一起养鸡养猪,日子过得更有滋味了。
一年后,秀英生了个儿子。老陈五十岁,当爹了。
儿子满月那天,老陈抱着儿子在院子里转悠。秀英在屋里收拾东西,看见老陈枕头下有个本子,翻开一看,是本旧账本。上面密密麻麻记着:某年某月某日,卖鸡蛋八个,得六毛四分;某年某月某日,买盐一斤,花一毛五;某年某月某日,买布一尺,花两毛三......
最后一页,写着几行字:
“今日卖猪三头,得二百四十六元。还清所有债务,余一百二十元。
“一步一坑,慢慢走,总能走到。
“小步也是向前。”
秀英看着在院子里慢慢踱步的老陈,他正低着头,对怀里的儿子说着什么。午后的阳光照在他们身上,暖洋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