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走路
李老头这辈子没犯过错。
村里人都这么说。七十八年的人生里,李老头走路没摔过跤,吃饭没噎着过,说话从不过火,种地不误农时,连挑水都没洒过一滴。他的生活像用尺子量过,每一步都精准地落在该落的地方。
“错不了。”这是李老头挂在嘴边的话。
年轻时,村里人一起去修水库,别人都图快,就他一个人按部就班,别人笑他慢,他说:“错不了。”结果水库提前完工没两天就裂了缝,只有他修的那段稳稳当当。
后来包产到户,别人都种新品种,就他守着老种子,别人笑他保守,他说:“错不了。”结果那年虫灾,新品种全军覆没,就他的老种子有了收成。
再后来,村里年轻人往外跑,他儿子也想去,他说:“外头错不了?”把儿子留在了身边。
如今儿子成了老汉,孙子又要往外走,李老头还是那句话:“错不了?”
孙子李响不服:“爷爷,您这辈子是没错过,可您也从来没试过别的啊!”
李老头不说话了。他那双看惯了泥土的眼睛望着远方,那里有山,山外还是山。
那天晚上,李老头做了一个梦。梦里他走在一条笔直的路上,路两旁是万丈深渊。他走得很稳,一步不错。可是走着走着,他突然想看看,如果踏错一步,会怎么样。
这个念头让他惊醒,满头大汗。
第二天一早,李老头对孙子说:“我跟你去城里住几天。”
全村哗然。李老头要出远门了,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。
临走前,他去和老伙计王老五告别。王老五躺在床上,病得只剩一口气。
“我要出趟门。”李老头说。
王老五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:“好啊,老李头,你终于要犯错了。”
“谁说我会犯错?”
“出远门就会犯错。走新路就会走错路。可是老李头啊,”王老五喘着气说,“我这一辈子,最不后悔的就是走过的错路。”
王老五年轻时走南闯北,做过生意,当过工人,最后回村时两手空空,还瘸了一条腿。村里人都说他走错了路,可王老五从不这么认为。
“我在东北伐过木,在海南种过橡胶,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走过,在广州吃过早茶。这些,你都没有。”
李老头沉默了。
坐上孙子的摩托车出山时,李老头紧紧抓着后座栏杆,指节发白。山路弯弯,每一次转弯他都觉得要摔下去了,可每一次都稳稳当当地转了过来。
到县城,换大巴。李老头第一次坐这种车,晕得七荤八素,终于忍不住吐了。
“错了,错了。”他喃喃道,“不该来的。”
孙子笑了:“爷爷,这哪是错了,这是正常反应。”
到了省城,李老头看什么都新鲜。高楼大厦,车水马龙,他站在十字路口,不敢迈步。
“爷爷,跟着我走。”孙子牵着他的手过马路。
李老头走得很慢,每一步都小心翼翼。他数着斑马线上的白条,一条,两条,三条......突然,一辆电动车从他身边擦过,他吓了一跳,脚下一绊,摔倒了。
这一摔,摔破了李老头七十八年不犯错的神话。
他坐在地上,愣愣地看着膝盖上渗出的血丝,突然笑了起来。
“错了,真的错了。”他笑着说。
孙子赶紧扶他起来:“爷爷,您没事吧?”
“没事,没事。”李老头站起来,拍拍身上的土,“走,继续走。”
那天下午,孙子带他去坐地铁。李老头站在自动扶梯前,不敢上去。
“会摔的。”他说。
“不会的,跟着我做。”孙子先站了上去。
李老头犹豫再三,终于迈出了脚。他站上扶梯的那一刻,身体晃了晃,差点摔倒,幸好扶住了栏杆。
扶梯缓缓下降,地下的风吹起他花白的头发。他看着眼前逐渐开阔的地下世界,眼睛亮了起来。
在地铁里,李老头像个孩子一样好奇。他问孙子为什么地铁不会撞车,为什么门会自己开关,为什么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却不说话只看手机。
孙子一一解答。
回村那天,李老头又去看了王老五。
“我犯错了。”他对王老五说,“我摔了一跤,还吐了,还差点从那个会动的楼梯上摔下来。”
王老五笑了,笑得咳嗽起来:“感觉怎么样?”
李老头想了想,说:“挺好的。”
一个月后,王老五去世了。葬礼上,李老头看着老伙计的棺材,突然对孙子说:“你王爷爷这一辈子,值了。”
又过了一年,李老头主动要求再去城里住几天。这次,他不再害怕坐车,不再害怕过马路,甚至还学会了坐地铁独自去公园。
在公园里,他看见一群老人在地上用大毛笔写字。他看了很久,终于鼓起勇气问:“能教我写一个字吗?”
那位教写字的老人递给他一支笔:“写什么?”
李老头蘸了水,想了想,在石板地上写了一个歪歪扭扭的“错”字。
“好字!”那老人说。
“哪里好,都写错了,歪了。”李老头不好意思地说。
“写字不怕错,怕不敢写。”老人说,“来,再写一个。”
李老头又写了一个,还是歪的。
他就这样写了一个下午,地上的“错”字一个接一个,有的太大,有的太小,有的缺笔少画,有的歪歪扭扭。水写的字,在阳光下很快就干了,消失了。
但他不在乎。
回去的路上,他对孙子说:“我终于明白你王爷爷的话了。”
“什么话?”
“犯错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敢犯错。”李老头说,“我活了快八十年,到今天才学会走路。”
孙子不解:“爷爷,您不是早就学会走路了吗?”
李老头摇摇头:“那是不会错的路。今天,我才学会可能会错的路。”
夕阳西下,一老一少走在回村的路上。李老头的脚步不再像从前那样精准地落在每一块平整的地方,有时他会故意踩进水洼,溅起小小的水花;有时他会绕道走一条从未走过的小路,即使那条路可能绕远。
他不再问“错不了?”。
他知道,错得了,也错得起。
村口到了,李老头停下脚步,回头望着那条蜿蜒的山路,轻声说:“从未犯错的人,从未尝试过任何新事物。”
这句话,他记了一辈子,直到今天才真正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