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📝 0 个字 ⏱️ 0分钟

每日一句

李明醒来时,窗外的天空还是灰蒙蒙的。他习惯性地摸向枕边,手指触到冰凉的玻璃瓶。瓶子里装着365张卷起的小纸条,这是他去年今日开始的仪式。

“每天夸自己一句。”心理医生如是说,递给他这个空瓶和一本便签纸。

那时的李明刚被公司裁员,妻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。三十五岁,他突然一无所有。失眠、焦虑、自我怀疑像藤蔓般缠绕着他,直到他走进那间狭小的心理咨询室。

第一天,他对着镜子站了十分钟,最后潦草地写下:“今天起床了。”塞进瓶子时,他觉得这游戏愚蠢透顶。

第二十七天,他写道:“煮的面条没糊。”

第九十三天,暴雨倾盆。他望着窗外发呆,突然想起少年时最爱在雨中奔跑。他冲出门去,浑身湿透地回来,写下:“还会像个孩子一样笑。”

瓶子渐渐满了三分之一,他的失眠却渐渐好了。有时他甚至会提前想好明天要夸自己什么,这让他开始留意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事。

第一百五十天,他在菜市场帮一个老太太拎重物。回家后写下:“力气还不小。”

第二百天,他开始学习做菜。油花四溅中,他手忙脚乱地炒出一盘青椒肉丝,咸得发苦,但他吃完了。纸条上写着:“没浪费粮食。”

变化是悄无声息的。他不再整日躺在床上,小屋收拾得干净整洁。早晨他会去公园散步,下午去图书馆看书。有次遇到前同事,对方惊讶地说:“你看起来不错。”

他笑了笑,没说什么。那晚他在纸条上写:“没有羡慕别人的生活。”

第三百日,妻子带着孩子来看他。儿子说爸爸的屋子有阳光的味道。妻子留下吃了晚饭,没有过夜,但答应下周再来。

那天他写下:“做的红烧肉儿子吃了三碗。”

瓶中的纸条越来越满,他的日子也是。他在社区中心做了志愿者,教老人用智能手机。他们叫他“小李老师”,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有用。

第三百六十四天,他写下:“明天就不写纸条了。”

最后一天,他起得很早。窗外飘着细雪,天地洁白。他打开瓶盖,倒出所有纸条,一张张展开铺满整张床。

“今天给绿萝浇了水。” “没对快递员发脾气。” “想起母亲做的饺子。” “帮迷路的小孩找到家。” “拒绝了不想去的饭局。” “梦见飞翔。” “图书馆的老张说我最近看的书很有品味。” “修好了漏水的水龙头。” “没有怀念过去。”...

他盘腿坐在纸条中间,像坐在一片由微小成就铺就的岛屿上。阳光从窗外照进来,那些字迹忽明忽暗。

他忽然明白,这一年的自我夸赞从未关于成为更好的人,而是关于看见那个一直存在的自己——不完美但足够真实,平凡却值得尊重。

最后一张纸条是空白的。他拿起笔,想了想,写下:

“今天,我不需要夸自己了。”

因为他终于知道,活着本身,就是最值得称赞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