勤劳之人不受穷
一
王老汉死了。死在他那间破旧的土坯房里,死在他那张吱呀作响的木床上。村里人发现他的时候,他已经僵硬了,像块木头一样直挺挺地躺着,手里还攥着一把锄头。
"这老东西,死都死了还抓着锄头不放。"村长李有财踢了踢王老汉的脚,皱着眉头说。
"他这是怕死了没人给他锄地呢。"张寡妇站在门口,捂着鼻子说。屋里一股霉味和汗臭味混合在一起,熏得人头晕。
王老汉今年六十八岁,一辈子没娶媳妇,就守着村东头那两亩薄田过日子。天不亮就下地,天黑透了才回来,一年到头,除了过年那几天,就没见他歇过。村里人都说,王老汉比牛还勤快。
"勤快有啥用?"李有财哼了一声,"死了还不是连口棺材都买不起。"
确实,王老汉家里除了那张破床,一个缺了腿的桌子,两把瘸腿的凳子,就再没别的了。墙上挂着几件补丁摞补丁的衣服,灶台上摆着几个豁了口的碗。最值钱的,大概就是墙角那把锄头了。
"他这些年攒的钱呢?"张寡妇问。
"谁知道,兴许埋地里了。"李有财说,"这老东西,活着的时候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,死了倒好,便宜了老鼠。"
二
王老汉的葬礼很简单。村里人凑钱买了口薄棺材,找了块荒地把他埋了。下葬那天,只有几个老人去了。年轻人都在忙着收麦子,没空管一个孤寡老人的死活。
"老王啊,下辈子投胎到有钱人家吧,别这么苦了。"老刘头往坟上撒了把土,叹了口气。
"他这辈子就是太勤快了。"老李头说,"光知道干活,不知道享受。"
"可不是嘛。"老刘头附和道,"我要是像他那么勤快,早发财了。"
两个老头站在坟前,你一言我一语地数落着死去的王老汉。他们忘了,去年干旱的时候,是王老汉把自己省下的粮食分给了他们;他们忘了,前年发大水,是王老汉第一个跳进河里救人;他们更忘了,他们现在脚上穿的布鞋,是王老汉熬了几个通宵给他们纳的。
王老汉的坟很快就被野草淹没了。村里人渐渐不再提起他,仿佛这个人从未存在过。
三
第二年春天,村里来了个城里人,说是王老汉的远房侄子。他在王老汉的破屋里翻找了半天,最后在床底下挖出个铁盒子。
盒子里装着一沓发黄的存折,加起来有二十多万。
"这老东西,居然攒了这么多钱!"李有财听说后,眼睛都直了。
"他哪来的钱?"张寡妇不敢相信。
"种地呗。"老刘头说,"老王那两亩地,种得比人家十亩还精细。他还养鸡、编筐、纳鞋底,啥活都干。"
"那他为啥不花?"张寡妇问。
"谁知道呢。"老刘头摇摇头,"大概是想攒着养老吧。"
王老汉的侄子拿着钱走了。村里人这才想起来算账:王老汉一辈子攒了二十多万,可他一顿肉都没舍得吃,一件新衣服都没穿过,连死都是孤零零的。
"这叫啥勤劳不受穷?"李有财嗤笑道,"这叫活受罪!"
四
又过了几年,村里要修路,正好经过王老汉的坟。迁坟的时候,人们发现棺材已经烂了,王老汉的骨头和那把锄头还紧紧抱在一起。
"这老东西,死了都不松手。"李有财现在已经当了乡长,他指挥着工人把骨头捡出来,随便装进个新棺材里。
"乡长,这锄头咋办?"工人问。
"扔了吧,谁要这破玩意。"李有财摆摆手。
工人把锄头扔在路边。当天晚上,张寡妇的儿子偷偷把锄头捡回了家。
"妈,这可是王老汉的锄头,听说用这锄头种地,庄稼长得特别好。"儿子兴奋地说。
张寡妇看着那把锈迹斑斑的锄头,突然想起王老汉佝偻着腰在地里干活的样子。那时候太阳毒得很,王老汉的背上全是汗,衣服湿得能拧出水来。
"勤劳之人不受穷。"张寡妇喃喃道,然后苦笑了一下,"可老王啊,你这一辈子,到底是穷还是不穷呢?"
儿子听不懂母亲在说什么,他兴冲冲地把锄头磨得锃亮,准备明天一早就去地里试试。
那天晚上,张寡妇做了个梦。梦见王老汉站在她面前,手里拿着那把锄头,脸上带着她从未见过的笑容。
"我攒的钱,"王老汉说,"都给我那在城里读书的侄子了。他考上大学了,将来能当医生。"
张寡妇想说什么,却见王老汉转身走向一片金黄的麦田。他的背影越来越小,最后和麦浪融为一体,分不清哪是麦子,哪是人。
第二天一早,张寡妇去给王老汉上了柱香。回来的时候,她看见儿子已经在地里干活了。那把锄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,像王老汉从未流过的眼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