砖窑
老杨站在砖窑前,汗水顺着他的皱纹往下淌。这座砖窑已经烧了二十年,烧出的砖头垒起来能绕县城三圈。可今天,老杨盯着窑口冒出的黑烟,心里却像压了块砖。
"又塌了?"儿子小杨从窑后转出来,脸上沾着煤灰。
老杨没说话,只是用铁锹敲了敲窑壁。声音闷闷的,像敲在一具尸体上。
这是今年第三窑失败的砖。第一窑烧出来全是裂的,第二窑干脆塌了半边。现在这第三窑,砖坯在窑里化成了泥。
"爹,要不咱们改行吧?"小杨擦了把汗,"隔壁王叔家开饭馆,一年能挣咱们三年的钱。"
老杨瞪了儿子一眼:"改行?你爷爷传下来的手艺,到你这就断了?"
小杨不说话了。他知道爹的脾气,跟这砖窑一样倔。
晚上,老杨蹲在院子里抽烟。月光照在那些失败的砖块上,像撒了一层盐。他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烧窑,那时候连砖坯都捏不圆整。后来慢慢学会了配土、和泥、制坯,终于烧出了第一窑好砖。
"老杨!"村长推门进来,"县里要修路,需要十万块砖,三天内交货。"
老杨的烟头掉在地上:"三天?我现在一窑好砖都没有。"
"那没办法,"村长摊手,"王瘸子说他能供上。"
王瘸子是老杨的对头,开的是新式砖厂,用机器制砖,一天能出两窑。
老杨一夜没睡。天还没亮,他就把儿子叫起来:"去,把东头那堆老土挖出来。"
"那土不是说不中用吗?"小杨揉着眼睛。
"让你挖就挖!"老杨吼道。
三天里,父子俩没合眼。老杨用那堆别人不要的老土,按爷爷教的老法子配泥。他的手抖得厉害,但捏出来的砖坯却格外结实。
装窑那天,村里人都来看笑话。王瘸子拄着拐杖站在最前面:"老杨头,你那土是从坟地里刨的吧?能烧出砖来我把拐杖吃了!"
老杨没理他,专注地封窑口。火点起来,黑烟滚滚。老杨守在窑前,像守着一个垂死的亲人。
第三天清晨,窑凉了。老杨的手在窑门上停了很久,终于推开。
窑里整整齐齐码着红砖,每一块都像用尺子量过一样方正。老杨拿起一块敲了敲,声音清脆得像铃铛。
村长挤进来,摸着砖头直咂嘴:"好砖!比机器压的还结实!"
王瘸子的脸比砖还红,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了。
小杨抱着砖又哭又笑:"爹,你咋知道那土能行?"
老杨摸着砖上的纹路:"二十年前我用过这土,烧出来的砖全碎了。后来试了无数种土,都不如意。那天晚上我突然想起来,不是土的问题,是我当年火候没掌握好。"
砖窑又冒起了烟。老杨站在窑前,看着儿子熟练地翻动砖坯。那些失败的砖块被他垒在窑边,成了最好的踏脚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