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📝 0 个字 ⏱️ 0分钟

一个人的全世界

李三蹲在墙角,数着地上的蚂蚁。蚂蚁排着队,从墙缝里爬出来,又钻进另一个墙缝。李三数到第七十三只,就数不清了。他抬起头,看见太阳正挂在头顶,晒得他眼睛发花。

"三儿,吃饭了。"屋里传来母亲的声音。

李三站起来,拍了拍屁股上的灰。他今年三十七岁,个子不高,脸上总是挂着笑。村里人都说他是个傻子,因为他只会数数到一百,再往上就不会了。

饭桌上摆着一碗稀粥,两个窝头。李三的父亲坐在桌边抽烟,烟袋锅子里的烟丝已经烧完了,他还在吧嗒吧嗒地吸着。李三的母亲把窝头掰开,往里面夹了一筷子咸菜,递给李三。

"吃吧。"母亲说。

李三接过窝头,咬了一大口。咸菜很咸,他皱了皱眉,但还是咽下去了。父亲看了他一眼,又低头抽烟。

"老张家的闺女要嫁人了。"母亲突然说。

父亲没说话,只是把烟袋锅子在鞋底上敲了敲。

"听说嫁到县城去了。"母亲又说。

李三抬起头,嘴里塞满了窝头。"小芳?"他含糊不清地问。

"嗯,小芳。"母亲点点头,"你小时候总跟她玩的那个。"

李三咽下嘴里的食物,突然笑了。"小芳给我糖吃。"他说。

父亲终于开口了:"傻子,人家给你糖吃是因为可怜你。"

李三不笑了。他低下头,继续吃他的窝头。

下午,李三又蹲在墙角数蚂蚁。这次他数到六十八只就乱了。他听见有人叫他,抬头看见小芳站在面前。

小芳穿着红色的连衣裙,头发扎成一个马尾。她比小时候胖了些,脸上抹了粉,嘴唇涂得红红的。

"三儿,你还记得我吗?"小芳问。

李三站起来,拍了拍手上的土。"小芳。"他说,"你给我糖吃。"

小芳笑了,从包里掏出一块糖递给他。"你还记得啊。"她说,"我要结婚了,来跟你道个别。"

李三接过糖,剥开糖纸塞进嘴里。糖很甜,比他记忆中的还要甜。

"你要嫁到县城去?"李三问。

小芳点点头:"嗯,我男人在县城开小店。"

"哦。"李三说。他不知道该说什么,只是觉得嘴里的糖越来越甜,甜得有点发苦。

小芳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布包:"这个给你。"她打开布包,里面是一把木梳,"我记得你小时候总说想要一把梳子。"

李三接过梳子,木头做的,很轻。他记得自己确实说过这样的话,那时候他看见小芳梳头,觉得梳子是个神奇的东西。

"谢谢。"李三说。

小芳看了看表:"我得走了,家里还有事。"她转身要走,又回头说,"三儿,你要好好的。"

李三点点头,看着小芳走远。他低头看手里的梳子,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,就像他数蚂蚁时数着数着就乱了的那种感觉。

晚上,李三躺在床上,翻来覆去睡不着。他爬起来,从枕头底下摸出那把木梳,在月光下看。梳齿排列得很整齐,他试着梳了梳自己的头发,头发太短,梳子刮得头皮疼。

他听见隔壁父母在说话。

"老张家的闺女今天来了。"母亲说。

"嗯,我看见她给三儿东西了。"父亲说。

"一把梳子。"

"哼,可怜他罢了。"

"三儿不小了,该给他找个媳妇了。"

"谁愿意嫁个傻子?"

"总有穷人家的闺女......"

"算了吧,养他一个就够了,再添一张嘴,咱家还过不过了?"

李三把梳子放回枕头底下,躺回床上。他想起小芳红红的嘴唇,想起她说的"你要好好的"。他不知道什么叫"好好的",但他知道,从明天开始,他不会再数蚂蚁了。

第二天一早,李三跟父亲说要去县城。

"你去县城干啥?"父亲问。

"看看。"李三说。

"你认识路吗?"

"认识。"

父亲盯着他看了会儿,从兜里掏出五块钱:"别走丢了。"

李三接过钱,点点头。他回屋拿了那把木梳,揣在兜里,出门了。

去县城的路很远,李三走了整整一上午。他路过小芳家门口时,看见门上贴着大红喜字。他没停留,继续往前走。

县城比村里热闹多了,街上人来人往,汽车喇叭声此起彼伏。李三站在街角,不知道该往哪儿走。他看见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,走过去买了一串。

"大哥,你知道开小店的老张家女婿在哪儿吗?"李三问。

小贩看了他一眼:"哪个老张?"

"村里来的,闺女昨天嫁过来的。"

小贩摇摇头:"不知道。"他看了看李三,"你找人家干啥?"

李三咬了一口糖葫芦:"看看。"

他在县城转了一下午,问了很多人,没人知道小芳嫁到了哪里。天快黑的时候,他走到一座桥上,看着桥下的河水。河水很脏,漂着塑料袋和烂菜叶。

李三从兜里掏出那把木梳,看了很久,然后扔进了河里。梳子在水面上漂了一会儿,沉下去了。

李三回到家时,天已经黑了。父母正在吃饭,见他回来,母亲赶紧给他盛了一碗粥。

"去哪儿了?"父亲问。

"县城。"李三说。

"看见啥了?"

"很多人。"李三说,"还有河。"

父亲没再问。李三吃完饭,回到自己屋里。他躺在床上,想起那把沉到河底的梳子,想起小芳红红的嘴唇。他突然明白了一件事:小芳走了,带走了他的全世界。

从那天起,李三又开始数蚂蚁。只是现在,他数到一百也不会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