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📝 0 个字 ⏱️ 0分钟

困在昨天的代码里

重复旧行为,只会得到旧结果,唯有打破常规,才能开启全新篇章。

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,洒在小张的脸上。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,伸手按掉闹钟,然后像往常一样,机械地从床上爬起来。洗漱完毕后,他穿上那件已经洗得发白的蓝色衬衫,拿起背包,匆匆出门。这是他作为一名程序员的第 5 个年头,每天的生活就像被复制粘贴了一样,毫无新意。

小张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知名的互联网企业,他所在的团队负责一款热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。刚入职时,小张满心欢喜,怀揣着对编程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,决心在这个领域大展身手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发现自己陷入了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之中。每天的工作内容无非是修复各种各样的软件漏洞,处理用户反馈的问题,偶尔参与一些小功能的更新。这些工作对他来说早已轻车熟路,甚至不需要过多思考,就能凭借肌肉记忆完成。

在一次项目复盘会议上,小张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 bug 列表,心里不禁有些失落。这些 bug 中,有相当一部分是反复出现的,尽管团队已经多次修复,但它们总能在不同的场景下再次冒出来。小张突然意识到,自己就像被困在一个无形的循环里,重复着相同的动作,却始终无法彻底解决问题。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,难道这就是他想要的程序员生活吗?

与此同时,小张的室友小李是一名健身爱好者。小李每天都会坚持去健身房锻炼,他告诉小张,健身其实也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。如果总是重复相同的动作,身体就会适应这种强度,从而停滞不前。只有不断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,才能让肌肉得到新的刺激,实现更好的锻炼效果。小张听了之后,若有所思,他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。

小张决定做出改变。他开始主动学习新的编程语言和技术框架,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线上线下的技术培训课程。在工作中,他不再满足于仅仅修复已知的 bug,而是主动深入挖掘软件的潜在问题,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方案。他向团队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想法,虽然一开始遭到了一些同事的质疑,但他并没有放弃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他发现软件的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提升,一些长期困扰团队的难题也逐渐得到了解决。

然而,改变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在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,小张遇到了很多困难。新的编程语言有着复杂的语法和不同的编程范式,他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。有时候,他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,觉得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些新的尝试。但每当这个时候,他都会想起自己当初选择编程的初心,以及那些被反复修复却始终无法彻底解决的 bug。他告诉自己,只有突破自己的舒适区,才能真正实现成长。

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,小张读到了一篇关于神经科学的文章。文章中提到,人的大脑中有无数的神经元,它们通过相互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。当我们重复做某件事情时,大脑中就会形成一条固定的神经通路,就像在森林中走出了一条小路一样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条小路会越来越清晰,我们也会越来越习惯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和行动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难改变自己的习惯,因为大脑已经习惯了沿着这条“思维沟壑”前进。但如果我们想要做出改变,就需要在大脑中开辟新的通路。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,给大脑带来新的刺激,让新的神经通路逐渐形成并变得清晰。

小张恍然大悟,原来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境,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,更是大脑思维模式的局限。他开始更加积极地去尝试新的方法,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编程思路。他鼓励团队成员也一起参与进来,共同探索新的技术方向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团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,软件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也有了质的飞跃。

最终,小张所在的团队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公司的年度优秀团队奖。在颁奖典礼上,小张感慨万千。他回想起自己曾经被困在重复旧行为中的日子,如果不是那次觉醒,他可能还会继续在那个循环里徘徊。他深知,改变并不容易,但只要我们愿意迈出第一步,就有可能打破常规,开启全新的篇章。

如今,小张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单调。他每天都在学习新的知识,尝试新的事物,享受着成长带来的快乐。他明白,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,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昨天的代码里,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,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