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随遇而安》
既来之,则安之
1.
十二月的伦敦街头,湿冷刺骨。林远裹紧单薄的风衣,在异国的黄昏下踽踽独行。他已经在这座城市游荡了三天,行李箱的轮子在鹅卵石路上发出单调的声响。三年前他怀揣梦想来英国留学,如今却在毕业前夕收到父亲生意破产的消息。学费和生活费突然中断,签证即将到期,他站在泰晤士河边,看着对岸灯火通明的金融城,感到前所未有的茫然。
手机响起,是房东最后通牒的短信。林远数了数钱包里仅剩的二十英镑,走进转角一家不起眼的中餐馆。门楣上"福满楼"三个字褪了色,却勾起他的乡愁。
"小伙子,要点什么?"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广东人,眯着眼睛打量这个落魄的年轻人。
林远盯着菜单上最便宜的炒饭,突然听见厨房传来一阵骚动。一个白瓷碗从后厨飞出,在他脚边碎裂。
"Frank! 你又把调料弄混了!"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怒气冲冲地追出来,看到林远时愣了一下,随即转向老板,"爸,这是今天的第几次了?"
"阿雯,有客人。"老板尴尬地咳嗽一声。
叫阿雯的女孩这才注意到林远,脸上怒气未消却勉强挤出一个职业微笑:"请问您要点什么?"
林远看着地上散落的瓷片和调料,鬼使神差地说:"你们需要帮手吗?"
2.
厨房比林远想象中还要混乱。打翻的酱油顺着不锈钢台面流淌,各种调料罐东倒西歪。一个瘦高的白人青年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,看样子就是闯祸的Frank。
"你会做饭?"阿雯狐疑地看着林远。
"不会。"林远老实回答,"但我学东西很快。"
老板陈伯叹了口气:"留学生?遇到困难了?"
林远点点头,没多解释。陈伯拍拍他肩膀:"今晚先帮忙收拾,管你一顿饭。明天再说。"
那天晚上,林远第一次睡在餐馆后间的储物室。折叠床的弹簧硌得他背疼,但他太累了,几乎沾枕即睡。半梦半醒间,他听见阿雯和陈伯在外面低声交谈。
"爸,你又心软。上个月那个偷钱的还没让你长记性?"
"这小子眼神不一样...再说马上圣诞季,确实缺人手..."
第二天清晨,林远被锅铲声吵醒。阿雯已经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,看到他睡眼惺忪的样子,递给他一杯热茶。
"试用期一周,包吃住,没有工资。"她干脆利落地说,"如果干得好,圣诞季过后可以按小时计酬。"
就这样,金融系高材生林远成了"福满楼"的临时帮工。
3.
最初几天简直是灾难。林远分不清生抽老抽,把糖当盐撒,切个胡萝卜差点剁到自己手指。阿雯教他的时候毫不客气:"你拿笔的姿势都比拿刀标准!"
但林远有股倔劲。每天关店后,他偷偷练习刀工;趁午休时背记各种调料配方;甚至把阿雯随手写的菜单翻译成中英双语贴在墙上。一周后的周五晚上,餐馆突然爆满,当Frank又搞错订单时,林远接过了炒锅。
"你确定?"阿雯怀疑地看着他。
"既来之,则安之。"林远用中文回答,这是他奶奶常说的话。
出乎所有人意料,林远的手艺居然不错。虽然没有专业厨师的花哨技巧,但他对火候的把握有种天然的敏感。那天晚上,他们破纪录地接待了八十三位顾客。
打烊后,陈伯罕见地开了一瓶绍兴黄酒。"小林,你以前真没做过饭?"
林远摇头:"我奶奶开过小吃店,小时候常在厨房打下手。"
阿雯若有所思地看着他,第一次露出真诚的微笑:"看来我们捡到宝了。"
4.
十二月过去,伦敦迎来最冷的时节。林远逐渐适应了餐馆的节奏,甚至开始享受这种简单的生活。他喜欢清晨去市场挑选最新鲜的蔬菜,喜欢看蒸汽在寒冷的玻璃窗上凝结又消散,更喜欢当客人对他的菜竖起大拇指时那份朴实的成就感。
签证问题依然悬而未决,但奇怪的是,他不再像初到时那样焦虑。阿雯教会他更多厨房技巧,他也帮阿雯改进餐厅的账目系统。有时关店后,他们会坐在靠窗的位置,分享各自的故事。阿雯是在英国长大的第二代移民,母亲早逝,她放弃大学机会回来帮父亲经营这间小店。
"不遗憾吗?"有天晚上林远问她。
阿雯搅动着杯中的奶茶:"有时候会。但看到爸爸的笑容,又觉得值得。"她顿了顿,"你呢?金融精英沦落到我们这种小餐馆。"
林远望向窗外飘落的雪花:"说来好笑,这一个月我反而睡得比过去三年都踏实。"
春节前夕,一场意外打破了平静。陈伯在进货时突发中风被送进医院。面对即将到来的节日客流和高额医疗费,阿雯几乎崩溃。
"我们把店卖了吧。"她在医院走廊对林远说,眼圈通红。
林远握住她颤抖的手:"还没到那一步。陈伯会好起来的,福满楼也是。"
5.
接下来的日子像打仗一样。林远全面接手了厨房工作,阿雯负责前台和照顾父亲。他们简化菜单但提升品质,推出春节特别套餐。林远还联系了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会,组织了一场春节聚餐活动。那晚,福满楼挤满了思乡的游子,气氛热烈得像回到国内。
活动结束后,疲惫不堪的两人坐在厨房地板上休息。阿雯突然说:"你知道吗,我一直觉得这家店是个牢笼。但现在..."
"现在?"
"现在我觉得,它也可以是港湾。"阿雯轻声说。
林远看着她被蒸汽熏红的脸颊,心跳突然加速。他想起奶奶那句"既来之,则安之"的深意——也许安顿不只是妥协,更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。
命运似乎在此时送来转机。陈伯病情好转,一位常客竟是移民局官员,了解到林远的情况后主动提供帮助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有美食博主发现了这家隐藏的珍宝,福满楼在社交媒体上意外走红。
春天来临时,林远站在重新装修的店门前,接过阿雯递给他的新菜单。封面上是他们一起设计的中英文logo,下角印着一行小字:"Established 2023"——他们决定把这视为新的开始。
"所以,"阿雯碰碰他的肩膀,"金融还是厨艺?"
林远笑着翻开菜单:"谁知道呢?也许可以兼顾。"
泰晤士河上的风吹来,带着初春的暖意。在这个偶然停驻的角落,他找到了意想不到的归属。有时候,人生的转向不是妥协,而是一种更深刻的抵达——既来之,则安之,然后,与生活共舞。